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聽神經或各級聽覺中樞的任何部位因為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原因出現結構或者功能的障礙, 均可表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聽力損失。聽力損失是多角度的問題,分類時應以損失的程度、開始損失的年齡、 病變部位及性質等因素綜合起來加以區別。
按耳聾的時間可以分為:先天性耳聾和后天性耳聾
按病變的性質可以分為:器質性耳聾和功能性耳聾
按言語發育是否完善可以分為:語前聾和語后聾
按病變的部位和性質可以分為:傳導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
臨床上一般用傳導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來定義患者的聽損性質。
傳導性聽力損失:病變在外耳或中耳,使聲波傳入內耳受到障礙。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病變在耳蝸、聽神經或聽覺中樞,引起對聲音感覺和認知功能障礙的聽力損失。
混合性聽力損失:任何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因素同時存在,均可引起混合性聽力損失,
它兼有傳導性聽力損失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特點。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定義,平均聽力損失等于氣導500,1000,2000,4000Hz的平均值。
1、傳導性聽力損失
造成傳導性耳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5類:
由外耳道或中耳引病變引起的傳導性聽力損失,聽力損失不會太重,多為輕、中度聽損。
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避免聽力進一步下降。傳導性聽力損失大多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且效果良好。
2、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造成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一下幾類: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藥物治療效果差,通常需要助聽設備輔助。
3、混合性聽力損失
混合性聽力損失可源于同一疾病,如耳硬化癥同時累及到中耳和耳蝸,各類中耳炎引起的內耳損害等,
也可由不同病因所致,如中耳炎合并其他內耳疾病。